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,不但是澎湖的「闔澎」三大公廟之首,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「媽祖廟」。它的前 |
身極可能是從宋、元以來,福建漳、泉一帶商賈、漁夫路過澎湖或農漁時,在海邊搭建來奉祀「媽祖」的小廟 |
。國內最早的可靠史料是明神宗萬曆32年(1604),都司沈有容曾在這裡諭退荷軍將領韋麻郎,現有石碑保存 |
在天后宮的清風閣為證,顯然當時已有天后宮了。 |
澎湖天后宮的歷史悠遠,歷代或同一個朝代對天后宮的稱呼多不相同。萬曆年間稱為天妃宮,俗稱媽祖宮,明 |
代也稱為「娘宮」、「媽娘宮」、「娘媽宮」、「媽宮」等,廟名也是地名。 |
清康熙22年(1683),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,打敗鄭氏守軍。施琅認為能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, |
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。清廷准奏,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。第二年就正式加封媽祖為天后。從 |
此媽祖宮又稱為「天后宮」。大正9年(1920)日本政府將媽宮澳改名為「馬公街」,從此「媽宮」成了「馬 |
公」。 |
|
資料來源: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|
|
|
澎湖天后宮 臺灣第一座媽祖廟
國家一級古蹟超過400年歷史 |